Wednesday, March 26, 2008

玉兔出宮


廣寒宮的玉兔一直陪著嫦娥,其實很悶。嫦娥姐姐每天跟他訴苦,重複同一個受盡委屈的故事,玉兔長長的耳朵頂得順嗎?

玉兔有靈性,也有感覺,嫦娥姐姐睡著了,他應該會偷偷跑出宮,探索月球神秘的一面吧!說不定,他已在另一個世界覓著了他的玩伴,還開枝散葉,生了一堆兔子兔孫喔!

彩虹中秋





中秋節又快到了。

去年不設防,給中秋嚇著,今年不會了,因為潤七月的關係,中秋成了一種期待,當她走近,心充滿歡喜。

怎麼一想到中秋,人就變得文藝?不了,我要回到人類生存的根本,填飽肚子,吃中秋月餅。
今年中秋,我想幫媽媽做各種各樣的月餅。媽媽具備製作月餅的基本功,我有的是創意又會觀摩研發(看食譜再改食譜啦),我們雙劍合璧,應該會為大馬月餅發展史創新頁吧?哈哈……最近正在練習把臉皮增厚。

幻想太多無謂,行動最實際。昨天八月初三,我和媽媽就踏出第一步,製作了本年度中秋頭炮作品──彩虹冰皮月餅。

香草與蓮蓉餡是現成的,現在已不流行自己炮製餡料了,以前看媽做很多工,很累,但口感非常真實,在口裡可以感受到每一顆細粒併發出食材原味,很清新很有質地,久久無法忘懷的。 媽媽見我提起舊時餡料一副陶醉樣,答應我若有空,會自己熬煮椰絲餡囉!耶!

她說做月餅最怕就是整塊月餅黏在餅模裡出不來,千方百計敲出時,月餅已不成形,呵!尤其是冰皮月餅,都最後一個步驟了才這樣刺激你,不氣死心也會冷個半截啦!

但昨天很順利,我幫媽弄餅皮的顏色、稱重量,再輾平捲成彩虹狀,讓媽媽包餡,印模,她見到色彩繽紛的成品,可是越做越起勁,頻頻說我們下回再做怎樣怎樣的月餅吶!

彩虹月餅看得到吃不到,但願我的心意,你收得到。
中秋快樂……
p/s: 此文寫於2006年中秋前夕。

Friday, March 14, 2008

愛叉燒不愛包



洋人吃麵包,中國人吃包,現代人則麵包與包通吃。然而,我一聽到有“包”字的食物,胃雖不至於大倒,卻也意興闌珊,吃或不吃都無所謂。

每次見到一粒粒圓圓的包,或一大片厚厚的麵包,腦裡就出現一大團的麵粉,在熱溫下還會揪成一團,像海棉一樣,送入肚子,加了水或液體食物,更會膨脹,吃多幾個,不知會像《活著》裡葛憂的親人般窒息嗎?

偏偏,媽媽愛做包和麵包,每週一定至少做上一次,興頭一起,可能會天天做,為了給她一點面子,我每次至少會應酬吃一兩個,日子有功,麵粉是五白之一,我好擔心未來人生蒼白一片啊!還有我只吃一兩個,剩下的去哪?我也擔心爸媽的血糖會突然亂了序!幸好媽媽見我反應冷淡,熱忱也跟著消減。好久沒吃到她的沙丁魚麵包和蜜汁叉燒包了。

咦,我怎麼又好像懷念起來了?我雖不愛吃包或麵包,不代表我不愛吃裡頭的餡嘛!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美里的朋友



這次去美里,拜訪了網友David夫婦。他們是受英文教育的,半句華語也不懂,年齡已半百,講英語已講了半個世紀,所以我有點擔心與他們溝通不來。之前在Asia Explorer結識他們,在email往來中,就趁機學英文,還為了應付David精尖的英文詞彙,特在電腦上開設了一個文件夾,收錄有關字彙、詞句和解說。

沒想到去到他們家,竟給我發現更多的藩籬。他們的健康意識與生活智慧,都不是我想像中的美里人所持有的特質。David就曾說:“你以為我們是住在樹上的啊?帶那麼多行旅來幹嘛,旅遊最重要是輕鬆,你去Niah Cave時給我帶一架相機好了,身上的飾物、帽子、水壼等都放一邊。”

哇!那我在美里不夠衣物換怎麼辦?“這里超市這麼多,東西又便宜,這邊買,回去時,你還有新衣帶回。”原來旅行是這樣的啊,輕便舒適是前提,必要時多花一點錢無所謂。

晚上在他們家用餐,David的太太Agnes掌廚,她切好紅蘿蔔、長豆、荷蘭豆、菜心等,然後用葡萄仔油清炒,加上日本蘑菇製成的天然味精調味便撈起,放在大盤子上的一角。她再煮一樣魚肉,加點有機晒油,放在另一角。剩下的部份就放幾片後院種的黃梨和糙米飯或紅米飯(自選),一盤營養豐富又健康好吃的晚餐就端到我面前了!

“鍋裡還有炖湯,你可以添。冰廚裡還有很多水果,你自己拿喔,別客氣。”Agnes好貼心,她共準備了四份晚餐,全是有機的,青菜是朋友家種的,Cincaluk蝦醬也是友人自調的,後來她還做了有機麵包給我帶去汶萊,那一刻的我,似乎回到媽媽的懷抱裡了,好感動啊!

報上健康版常鼓吹的健康飲食,他們都做到了,而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走到他們家的浴室,發現他們用的牙膏、洗髮劑和香皂,竟也是有機的,牙膏嚥下肚還可以當忌廉吃喔!一直自以為住在馬來西亞先進州的我,這才發覺自己在健康生活的實踐上有多落後。

在美里七天,除了旅遊,對我而言,與David一家相處,收穫最豐。

圖:Agnes切着水果作飯後甜點。黃梨是我在美里吃到最好吃的水果,因為砂朥越黃梨是出了名的甜、多汁,加上這黃梨是自家種的,冰凍了甜味凝聚,一入口就難忘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咖哩卜換來的菜粿


媽媽不是潮洲人,不會做潮洲人拿手的菜粿,看食譜弄了幾次都宣告失敗。我也試過看食譜做燒賣皮,做出來牙齒軟一點都咬不斷,嚇死人!大蘭糕也是,試了兩三次,失敗就是失敗,收拾心情到七條路巴剎買算了。

但媽媽沒放棄,終於給她等到。小姨從大舅母那裡學會了做菜粿,媽媽一探知,即刻買了綠豆粉和沙葛,到小姨家學。小姨就趁機叫媽媽教她做咖哩卜,物物交換,皆大歡喜!

結果,媽媽成功了,每逢拜六就做菜粿,除了現蒸,還冰凍防飢,或給早餐添花樣。

結果的結果,媽媽的女兒我,一個月未到,體重已創下本年度新高。

愛心早餐

媽媽炮製的紅蘿蔔絲爆蔥頭很香,我幾乎每三天就吃到一次,那是我的早餐,吃久了我開始抱怨,“越吃越沒滋味”。

直至一天,睡不著早醒,聽到廚房裡傳來“督督督”的聲響,原來是媽媽埋頭苦切著紅蘿蔔絲……
想想,媽媽已持續為我準備了無數早餐。每一道早餐,其實都是媽媽付出心力製作的。

媽媽沒有甚麼魔法……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巧克力火鍋




叮噹生日,我們幾個同事去了同事哥哥開的火鍋店吃fondue。

上次和友人去檳城吃Haagen Daaz的fondue時,我們就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技術轉移”或“發揚光大”的問題,就是以後我們也開一家賣類似火鍋的店啦!也用水果,不過不用巧克力,換個本地化的rojak醬,想來這種作法真的很rojak,像lok lok又像fondue,不三不四的,結果我們吃完也就忘了說過什麼。

同事哥哥比起我們這班nato族,明顯的腦筋與行動都比我們快,fondue計劃在大山腳的南美園落實了,只是老板不是我們!

水果的選擇還不少的,有西瓜、被我誤以為是紅毛丹的哈蜜瓜、火龍果、奇異果、香蕉、葡萄與草莓,蠻新鮮的,試過了每一種水果,個人覺得西瓜與巧克力的搭配最完美,它們的味道不能說相近,卻似乎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密碼,可相互呼應。下回你們自己仔細嚐嚐,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只是冰淇淋不是名牌出身,難盡人意,但一分錢一分貨嘛,我們明白的。巧克力湯頭越燒越熱,就是不能一離火頭即結片,入口是巧克力汁,而不是巧克力片,口感變化欠奉。
先入為主,有了比較就是這樣。嘴巴越來越壞,真是的。

叮噹一個一個喂我們吃,大家給她弄得笑個不停。我們很快就吃完。大山腳fondue的技術轉移有待改進,但那一個下著雨的午後,大家的心情倒是很不錯的。

下回我們再去吃正版的。

砂拉越叻沙




現在肚子空空的,把這張照片貼上,安慰一下飢餓的軀殼,然後幻想自己回到美里,坐在2020咖啡室,見到美里版砂拉越叻沙端到面前時,再驚豔一次,“哇!我捨不得吃啊!”


但我還是按捺不住,擠了酸柑汁,將一隻又一隻的鮮蝦扒入口,又一匙一匙勺下湯汁飽滿的叻沙條,咕嚕咕嚕地浸淫在火紅刺激的沙拉越式熱情中!


出門就是要一嚐道地美食,繼神山途中吃到的蛋炒麵後,美里叻沙是旅程中的最新震撼。我差點想把這特殊的叻沙條帶回,如法炮製。


問題是,弄出來,不知有幾個人吃得下?

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開店白日夢

我想開一間小小的餐館,裡面有小小的桌椅,精緻的餐具,有我的畫,也有別人的畫。桌布是橙白色格子,牆面地面都是米黃色。這裡也會有很多時尚雜誌看,有抒情的音樂聽。燈光要夠亮,我不要羅曼蒂克的昏黃燈光,客人會看不清楚食物的賣相與顏色。地板也要夠亮,客人一定要光著腳進來,像走進他們自己的家。

這裡的食物是小小件的,有糖水、燉品、點心、沙拉、小型雞扒……麵食、米飯都是S-size,所以男人肯定吃不飽,無所謂,因為這家店後面4個字是“女人食屋”,嘻!不是打女人主義的牌子,女人想帶男性朋友或先生進來也無所謂,小孩更是無任歡迎,只是這家店的食物都是為女人的胃而設,男人要有心理準備。

健康與美味不用多說了,吃得7分飽是我們的口號。這應該是每個現代女性的飲食理想吧,我只是提供她們一個good choice。吃飽後有時間,歡迎你坐下來談天,你可以換個位子坐在沙發上,也可以坐回原位談到打烊。

唉呀……寫到這,感覺不夠特別,我得想多一些點子,天啊,給我多一點靈感吧。

Friday, January 25, 2008

用心良苦

周潤發蓄著滿嘴的鬍鬚,
為全香港的媽媽慶祝母親節,
“今天是所有媽媽的生日!”
忘了媽媽的生日,
無孔不入的媒體會提醒你,
天下媽媽的生日在何時,
疏忽的子女,沒有藉口再忘記一次。

那天,媽媽主動要求幼弟載她去玩,
娶了老婆平時忙工作很少回家裡的幼弟,
很爽快的答應了。
駕著新車,他把待產的老婆擱在家,
今天媽媽最大嘛!
弟弟的混血兒子將一張卡遞給媽媽,
“I love you, mom!”卡面上寫著。
她看後笑了笑,
她說她看不懂一些字,
什麼是patience?

說是載媽媽去吃好料,
結果媽媽拼命為弟弟點好料,
看著弟弟吃著他久未吃的華人小食,
媽媽似乎回到我們小時候,
見到子女吃飽最開心。
弟弟鼓脹起肚子,
“哇,吃不下了!”
爪哇麵+煎堆+豬腸粉+薄餅+青魚,
又有甘蔗水,吃得下才怪。
哈!原來媽媽早有預媒。

母親節變成兒子節,
侍候兒子也要找機會,
媽媽真的是用心良苦。
當晚,媽媽拎出那張卡對我說,
“弟弟不善說話,送我卡片是心意,
你以為我不會看?”

原來媽媽看得懂,
她的要求很簡單,
mom與love就足以讓她看明白。
媽媽細心地把卡片收好,
那一晚,她很早就睡了。

鴨媽媽

“噓噓噓……”養鴨少女呼喚鴨群,鴨子便趨前搶食。

我們是媽媽的鴨子,每隔一小時,她就會為我們的肚皮操心。她自己餓了,也會以為我們跟她一樣餓。“才吃而己,還不餓。”有時候媽媽聽到我們這樣告白,她也會莞薾一笑,“我真的把你們當鴨子了,一天到晚餵食。”說歸說,“胖是福”的觀念根深蒂固,她的潛意識始終戰勝邏輯思考。

結果,媽媽多年的營養灌輸,終培育了一隻隻肥美肉滑的小鴨。年少無知,媽媽可以任意發揮母愛,長大後弟弟們開始懂得反撲(非反哺),唯獨我一人較遲鈍,直至隻身離鄉深造後,才“自然”脫離了媽媽的滋養。

那時候瘦了整10公斤──爸爸多年來的奶粉加米飯錢+媽媽的食物生產功勞皆付諸東流。但覺健康比之前好,睡醒不再流鼻涕,吃喝拉撤皆正常,才知道媽媽的愛潮已弄巧成拙。只是有時候,海嘯欲襲,擋也擋不住。回鄉後,媽媽又開始養鴨子了。

但我會天天為她洗腦,希望有一天,她會頓然開悟。

味道

美食家大力推荐的食物就是美味的?我想未必,因為味道這東西實在是太複雜了。

不大能吃辣的我,以前見到朋友們臉不紅、淚不飆、小辣椒一粒粒的咀嚼時,我會汗顏無地,不敢在他們面前吃叻沙。後來才知道味蕾中有味覺細胞,味蕾越多,對味道的反應就越激烈,那我的味蕾不就比朋友多,應該慶幸才是嘛。

然而,味覺不只是由味蕾來決定。都說美食要色、香、味俱全囉,原來我們的老祖宗一早就摸清味覺的科學原理。如果捏著鼻吃東西,或是傷風鼻塞時,你是不是很難嘗到食物的味道?沒錯,我們常說的味道,其實是嗅覺和味覺的結合。這麼一說,味道就變得複雜了,因為至今,科學家還搞不清楚人類如何分辨各種氣味。這就是為什麼榴槤飄香時,有人趨之若鶩,有人避之則吉吧?

生理結構的優異,可能造就了所謂的食家,他們說好吃的,泛泛食輩不敢說不。問題是,味道這東西也能佔據腦細胞,和心理糾纏不清。

一隻小老鼠喝著糖漿時,若你突然打枝化學針讓牠生病(呃!這是味覺研究的試驗),牠將永遠不敢吃甜食。我一讀到就相信,因為小時候我也是喝了世人迷戀的咖啡而發高燒,往後一聞咖啡香就頭暈,努力了好多年,才勉強喝得下加了忌廉的“變相”咖啡。

生長在馬來西亞的我們,吃慣米飯,到歐美天天吃麵包,會很快生膩。別說得太遠,許多本地遊子應該都有這個經驗:第一個月因為貪新不怕嚐新;第二個月開始搜羅美食,填補空虛;第三個月便開始懷念家鄉、特別是媽媽的食物了。味道也有文化淵源。

我最愛吃家鄉大山腳伯公珵的自製米台目,無彈性、肉碎軟軟的,與加了醋酸辣椒醬的湯一塊入口,味道、口感之美妙,不吃上兩碗我絕不罷休。只是萬萬想不到,這個我從小吃到大,在家鄉有口皆碑的美食,進入邦喀島友人的口時,竟換來冷冷的一句:“有什麼特別?淡淡的。”

平凡的食物也會在飢渴時升級。我個人就覺得Swensen或Baskin Robin的冰淇淋,比我10年前耗盡汗水和精力,登山後吃到的50仙冰淇淋,差遠了。

最可悲的是,味口會被寵壞,最後一口永遠不如第一口。

雙溪谷吃魚記(下)

這裡的魚都很小,可能是生意太好,魚兒來不及發育。池塘的水比黃河更黃,落肚的魚恐怕會污染腸胃。唉!人就是這樣,想吃又要嫌,討厭死自己了!

但雙溪谷確實與城市的喧嚷隔絕,池塘以外的風光,蕉風椰影,小橋流水,在暖風的吹拂日光的曝曬下,雖偶有富貴老饕的華車入侵,還算明媚舒爽、靜僻寧心。我們抑不住大按數碼,留下燕瘦環肥的怪影。吃魚時間終於到了,老板用廣東話配英語說:“唔地係賣魚expert,只賣魚。”噢!好啊,我們就叫魚吃吧!

“你們4個人,吃兩條魚最好,我介紹白鬚公和紅**(聽不清楚),一個清蒸、一個炒三味,加一碟玻璃生菜,如何?要多一碟炒山菇嗎? ”咦?剛才不是說只賣魚嗎?“青菜”啦,相信你,你說好就好啦!我們只是“魚桶”,不是吃魚專家。
邊等邊餵蒼蠅,Ida的消息不夠精準,這裡的蒼蠅原來比蚊子多,我將桌上的燭筒(用途原來不是營造浪漫氣氛)移到面前,避免狂蠅浪蚊百親我的玉手粉頸芳澤,哈,騙人的啦,應該是粗手皺頸汗澤。

魚來了!原來是豆油清蒸、甜辣鹽三味,很有家中廚房的味道,這是讚賞之詞喔,因為我媽的廚藝還不賴的(有機會再另文介紹)尤其是那尾白鬚公,肉質嬌滴滴的,細嫩得很,像美少女多過白頭翁,牠一定是取錯名了。

魚一定是新鮮啦,才斷氣沒多久就要埋藏在我們的五臟廟,嗚呼哀哉!但不管怎麼說,淡水魚的鮮味畢竟不如海魚,比起撈自南中國海的“沙巴魚”,還差得遠。但此魚不同彼魚,還是不要相提並論。

吃是福,如果這裡的蒼蠅蚊子停止繁殖,或移民天國,我一定會攜父母重游。

雙溪谷吃魚記(上)


我很喜歡吃魚,上次在沙巴朋友請吃的海鮮餐中,就吃了肉質鮮滑彈口的紅鯛,至今想起,口水還會在舌間溜轉三圈,遲遲不肯吞下。


於是,我與朋友決定征討居林雙溪谷的魚塘。曾聽醫生朋友說,飲食拘謹的他們不怕披荊斬棘,峰迴路轉,不時都會到那裡聚餐,朵頤現撈現宰的淡水魚。強忍至多個月後才成行,不外是因為這次想吃魚的朋友都是口較饞、一有空就坐立不安、同時間翹腳沒事做又可遇不可求的新聞界朋友。


最終我們還是在五缺一的情況下,勉強起程。策劃周詳的Ida說,那裡的蚊子比魚還多,上一次她的朋友一人獨捐了四肢幾十條微血管的血,嚇得我們將媽媽的驅風油搽滿暴露在陽光底下的身體部位,還隨身攜帶一罐備用。


Terry和Ida還在新開張的Tesco漏夜購入了一大包的零食,開始時我還以為他們興奮過度,味口大開,最後才醒悟原來他們是典型的penang人,只懂檳榔嶼地圖,一越海就是路痴一名,他們以為上居林好像下太平,山窮水盡,需要儲糧防飢,哈!


在我家過了一夜,萬物皆備後,我們終於浩浩蕩蕩地啟程了。我是心中沒有圖譜的司機,雙溪谷有多隱密多深不可測,遠遠超出我的預算。接了居林的地頭蛇Bee,我們正式挑戰雙溪谷的“山卡拉”。

這一次,我的愛車真的辛苦了。上黃山下草坡越小橋閃卡車,我的駕駛技術我愛車的韌性耐力面臨了平生最飆汗(還不致出血)的考驗,還好我微差及格了,棕櫚夾道、綠蔭遮頂、魚群招鰓,苦盡甘來的精典畫面終於出現。


(待續)